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反向旅游”热度飙升 小县城如何接住大流量?

本报评论员

在“去哪儿旅行”平台上,酒店预订遍布1230个县,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0%;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县城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80%,携程数据显示,乡村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近两成,携程度假农庄多地联营店入住率突破90%……2025年五一假期结束,多家平台数据显示,“反向旅游”“县城游”在这个五一热度飙升。

“反向旅游”玩什么?怎么玩?在浙江安吉的云上草原、竹博园,秀丽的自然景观和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吸引了一波波亲子游家庭;在江苏句容,沉浸式的“瑶池仙宴”,吸引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男女老少前来体验……一些县城和乡村成为不拥堵的“热门”选择,这种新的旅游方式不仅让游客们能够体验到不同于热门景点的旅游风情,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什么样的县城能够吸引“反向旅游”人群?从比较热门的“反向旅游”目的地来看,它们有的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游客,有的则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流连忘返。例如,山东省五莲县境内山峦起伏,风景秀丽,吸引了不少背包客;山西省昔阳县打造“西南沟村古院落”国潮新地标、“那年昔阳”特色民俗街区等,为游客带来了别样的惊喜……游客们在这些地方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风景,还可以深入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感受不一样的乡村风情。

“县城游”受到“反向旅游”人群的青睐并非偶然,而是必然。一方面,网络的发达,让氛围感的菜场市集、文艺范的寻常巷陌、不起眼的街头小吃等原本冷门的县域风情,实现了裂变式传播,助力小众旅游地变成热门打卡地。另一方面,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县域有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相对完善的设施和性价比较高的星级酒店,不再是需长途跋涉的远方,而是借助交通工具能快速抵达的“诗和远方”。

“反向旅游”为县域文旅以及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如何从“网红”变“长红”,是摆在县域面前的课题。着手整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出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与知名旅游平台合作,通过线上推广、直播带货等方式,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注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确保每一位游客都能享受到贴心、周到的服务……当前,一些地方的文旅部门正通过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效等举措,借势“反向旅游”热潮,变“小城流量”为“发展增量”。

旅游可以串联起吃、住、行等上下游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综合带动作用。只有想新招,抓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多旅游度假的“花招”,才能让县域旅游真正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变,让“反向旅游”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